【遇挫折當過節】活動創辦人盼為學生「療傷」 學習挫折中成長 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1/03/31 12:22

最後更新: 2021/03/31 15:12

分享:

分享:

林秋霞是「挫節」活動的創辦人。(陳靜儀攝)

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每學年都會有一次主題活動周,今年小五生就學習了如何面對挫折。為期4日的活動名為「挫節」,寓意「當遇到挫折,要當做過節」。生命教育老師、與學校合作籌備是次活動的林秋霞表示,希望教會學生在挫折中好好照顧自己,並在過程中成長。

主題活動周教學生樂觀抗逆,小五生重拾自信。詳情即看:【下一頁】

林秋霞2017年開始到一個辦學團體服務,並於各學校開展「失敗教育」,教導學生從挫折中成長。今次以挫折為活動主題,她說,是因為希望在小朋友遇到困難時,能夠為他們「療傷」:

當小朋友面對挫折時,會出現負面情緒,而他們未必知道如何處理,大人只是對他們說要積極是沒有意思的,要教會學生在挫折中好好照顧自己情緒,然後用對的方法去面對。

林秋霞又說,最希望透過活動讓學生明白,挫折是成長的一部分,活動要傳遞的一個信息,就是「結痂的傷口,以後是你最強壯的地方。」

林秋霞是「挫節」活動的創辦人。(陳靜儀攝)

至於為什麼一開始會有做「失敗教育」的念頭,林秋霞憶述,在成長過程中一直都是高材生,差不多年年考第一,但她慨歎自己雖是「成功」 學生,但卻一直不開心,因從小就十分重視成績,為了維持好分數,大學時期沒有選修自己感興趣、但會拉低分數的科目,

我的自信是建基於成績上,又怕輸,如果知道自己不能拿三甲,連比賽都不會參加。

抱着成績至上的觀念,林秋霞大學畢業後在中學當教師,誓要協助學生取得好成績,但她笑言被校長「整蠱」,當了F班班主任,班上都是學術成績較差的學生,林秋霞形容自己與他們是兩個星球的人。從這班各有長處的學生身上,她卻明白從未領會到的道理,

這群學生將成功與否看得好輕,參加一個比賽,我會計較是否能勝出,但他們只關心過程是否愉快,他們改變了我對成功的看法。

正值當時出現多宗學生輕生的個案,她不禁反思,現今教育是否對「失敗」避而不談,令學生不懂如何面對自己的失敗,而成績差是否就是失敗?最後林秋霞開始到各學校做「失敗教育」,期望學生主動從失敗中學習成長,不會逃避問題,就算痛苦也要想方法面對。

除了教授道理,她亦從學生身上獲得靈感,

常言失敗乃成功之母,但有一次一位小學生對我說,他不想成功,為甚麼要學習失敗呢?我再思考,學生不一定要成功,但一定要從失敗中成長,很感謝這位學生教會我。

林秋霞又說,最開心一些學術成績不優秀的同學,在活動中有機會展示他們的才華,因很多成績較差的學生平常不會被注意,老師亦未必會留意到他們其他的天份,最開心每次活動中,這些同學都有機會向外展示到才華,讓人看見他們的努力,可以發光發亮。

TOPick舉辦「我們這一家親子餅印大賽」, 立即參加送禮品贏迪士尼酒店Staycation大獎,即按此參加
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
記者: 黃悅晴